喜看稻菽千重浪,青砖黛瓦映晴空。7月4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党总支书记陈巍、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黄玉水、党总支副书记饶超影等的带领下踏入承载着厚重农耕文化与伟大梦想的隆平故里,探寻袁隆平院士的科研足迹,感受江西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故里寻根:触摸农耕文化的厚重脉搏
在与学生交流赣鄱农耕文化中,陈巍深刻阐释其生态智慧蕴含的三大精神价值:勤劳勇敢的耕作韧性、团结协作的生产模式、创新进取的农业思维。他指出,这些精神品质是新时代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文化根基,强调青年学子需将农耕智慧融入农业实践:“传承千年耕作哲学,用现代科技激活传统智慧,方能提升农业生产质效,筑牢大国粮仓。”
门前的百亩稻田,是袁隆平院士一生心血的结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稻浪翻涌,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希望,也是江西农耕文化的重要象征。站在稻田边,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在与实践队员探讨农业转型时,黄玉水辩证揭示赣鄱农业的双重态势:"新技术正催生农业生态化、智能化的突破窗口,却也伴生着技术适配壁垒与生态承载阈值的双重挑战"。他深度解析本土优势:作为农业大省,赣鄱依托三源驱动——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成熟的产业基础架构、独特的区位战略价值,这为转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践场域。
